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核心区,天津滨海新区持续推动产业、创新、交通、金融等领域积极融入协同发展大局。10年来,滨海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营商环境等领域不断展现协同发展的新作为。
着力协同创新
2月28日一早,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晓宇就带领团队开始了新一轮产品研发。该公司研发总部在北京,中试和生产车间设在天津。李晓宇说,作为首批从北京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科技企业,公司对滨海新区协同创新的氛围非常满意。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首个跨省区市的全面改革试验区,京津两地打破了过去的行政辖区界限,园区实行两地共管共建,实现中关村创新基因从北京到天津的“带土移植”。
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说,科技园旨在加快打造有利于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类中关村生态体系”。园区实现了“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逐步成长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丰产田”。
提及京津冀产业协同,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蔡辉感受很深。该公司打造的世界首台大直径超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抚宁号”,其设计、支护系统、产品组装和调试等各个环节都是三地技术团队联合攻关的成果。
10年来,滨海新区以创新协同为引领,以产业协作为重点,不断优化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营业收入持续增加。
加码互联互通
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港是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的主要出海口,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比2014年增长58%。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罗勋杰介绍,天津港集团发挥港口战略资源作用和区位优势,主动适配京津冀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运营京津物流园,建设辐射服务京津冀的“城市冰箱”。
10年来,滨海新区依托天津港、京滨铁路、津潍高铁(天津段)等交通设施,推动物流成本、人员通勤、内外贸航线等不断优化,加速实现交通物流协同发展。
春节假期后复工复产的“滨投6号”盾构机刀盘再次徐徐转动,投入紧张的施工中。中铁建工集团天津轨道交通Z2线03标段施工负责人王庆涛说:“Z2线建成后将有效衔接‘京津’‘京秦’轨道交通线路,带动滨海新区与京津冀其他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滨海新区副区长陈波介绍,10年来,滨海新区在交通协同领域持续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各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滨海新区至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基本压缩至约1.5个小时。
培育壮大产业
滨海新区通过实施民生、环保、金融等一系列举措,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培育沃土。
日前,首批跨关区的832件保税展示商品,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运至滨海新区。天津海关自贸处特殊区域发展科科长孙永立介绍,消费者可在实体店详细了解这些商品,只需手机扫码,就能下单保税商品。
金融系统为滨海新区协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在滨海新区下辖的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飞机、船舶、海工装备等都可以租赁。农行天津市分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赵子成介绍,该行针对天津市飞机租赁融资需求,打造农业银行系统内首个飞机租赁专项融资产品,助力东疆产业发展。
“我们还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承接平台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通过信贷工具支持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完善基础设施,助力天津港集团绿色零碳港口建设。”农行天津市分行大客户部业务管理部经理王羲羲说。
近年来,滨海新区推进制度创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累计形成153个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其中“首单”“首笔”达30个,有力保障了京津冀产业协同、企业和科研机构间协同创新顺利开展。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