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建议在国家层面开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立法研究

才艺展示 9403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北京报道

2024全国两会正在举行。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新名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这其中,新型工业化正在成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在两会期间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新型工业化领域制度保障 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案》。

张英对记者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加快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引领,发展先进生产力质态,推进发展新型工业化迫在眉睫。

系统设计法律保障待补足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工业增加值达39.91万亿元,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但与此同时,美西方国家频繁通过国内立法或选择性执法,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等开展制约。

张英指出,我国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系统设计的法律保障不足。2018年起,美国通过《出口管理条例》将一批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单位列入实体清单。2022年,美国实施“芯片法案”,要求相关企业对中国禁售高端光刻机、施加“芯片禁令”、组织“芯片四方联盟”围堵中国。在此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系统性法治保障亟需加强。

其次,我国面向国际规则的竞争性制度体系有待建立。新工业革命带来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重构,新的国际规则应运而生。

比如,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布首套ESG披露准则;10月欧盟开始试行碳边境调节机制,2026年正式开征碳关税,这将对我国工业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挑战。今年2月26日,美国等十国联合声明,开展6G技术标准共同研制,试图通过制定全球标准和国际联盟合作主导6G技术发展。

除此之外,在张英看来,新工业革命带来新质生产力的范式转变,算力、数据、能源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但新要素市场化流通的基础保障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循环畅通仍面临不少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尤其与新型生产要素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如智算网、车联网、能源互联网等,各地分散探索,容易形成新的要素流通堵点和系统孤岛,亟需从规划和制度层面加强全国顶层指导和统筹协调。”张英说道。

推动新型工业化立法

基于以上问题,张英对加强新型工业化领域制度保障,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她对记者表示,首先我国应该研究推动新型工业化立法,加快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升和保障工业企业发展信心。

“建议在国家层面开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立法研究,保障工业发展必需的资金、人才、用地和用能等基本要素支持,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推动工业产品扩大市场、拉动内需,促进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张英说道。

其次,在她看来应该提升我国参与和主导国际产业规则能力,加快钢铁、电力、机电产品、轻工、纺织等传统出口优势领域绿色化升级转型,建立我国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核算标准体系和ESG评价认证体系,加快我国绿电、绿证等可再生能源制度与国际规则互认对接,甚至在部分领域力争成为国际标准。

同时,她认为应该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通信等高技术制造领域,强化国际物流体系、结算体系等规则研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主动引领全球经贸规则制定,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发展争取国际话语主导权和发展环境。

而在加强新要素流通基础保障方面,我国应该围绕“智能、绿色、融合”三化要求,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载体,统筹推进网络、算力、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和适度超前建设。

“如加快车联网建设,启动跨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试点,加快智慧交管与智能网联深度融合,打造重量级场景;推进低空网络建设,开展标准研制,围绕低空无人机、商业航天等发展,提前谋划卫星通信、泛5G网络、地空宽带等;发展数字能源设施,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合理布局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智能充电网络、V2X等智慧能源设施,提高工业绿色能效。”张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