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才艺展示 91622

  本报记者 段树军 李健

  从贵阳乘高铁出发向北,2小时抵达重庆,3小时到成都。高铁让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黔川渝三省市的时空距离比以往更近。

  近日,由省委书记、省长带队的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到重庆、四川学习考察,贵州与重庆还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这次学习考察,贵州旨在学习重庆、四川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化贵州与重庆、四川的合作,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去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贵州要“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合作”。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外经处处长祖钰博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贵州在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等领域与成渝地区产业对接合作潜力巨大。

  以贵州风光水火多能互补“所能”,对接成渝电力供应保障“所需”。川渝是全国结构性缺煤的主要地区之一,三分之二的煤炭依靠外来输入。贵州在开展与成渝能源产业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一是加大渝黔两地煤电合作。二是积极拓展在光伏发电、风电开发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黔电入成渝”的战略基地。

  以贵州大数据集聚“所能”和发展数字经济“所需”,对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所长”。一是围绕贵州数字经济壮大规模引领转型的迫切需要,加强与成渝地区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合作。二是依托贵州数据中心集群优势,强化与成渝的算力资源合作。

  以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所长”对接成渝地区旅游市场和区域旅游发展“所需”。一是可依托贵州得天独厚的避暑旅游气候优势,打造成渝地区避暑康养旅居目的地。二是可依托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化与成渝地区旅游资源的互动、互补,共同做大区域旅游市场、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三地旅游资源互补性较强,可发挥文化旅游资源差异等优势,开展深度合作。

  以贵州装备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所需”,对接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业“所能”“所溢”。一是围绕在区域创新共同体、产业分工协作、产业链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贵州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融入成渝双城地区产业循环和产业生态圈。二是推动动力电池、轮胎等生产企业融入成渝地区供应链、挤进产业链。

  以贵州农特产品供应“所能”对接成渝地区农产品加工市场“所需”;以中药材产区“所长”对接成渝地区建设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所需”。一是可依托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面向成渝的农产品保供基地。二是可依托贵州中药材产区优势,积极参与成渝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贵州是典型的坝子经济,而位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是坝子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贵州可以从五个方面向重庆学习。

  一是学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独特经验,构建以重庆为中心的胸怀世界的“四方推进”的大开放格局,并有许多具体的对策措施做支撑。

  二是学重庆全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战略气魄,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一体两翼”的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格局。

  三是学重庆勇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占未来产业高地的胆识,构建笔记本计算机世界级产业基地。

  四是学重庆超前的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的战略安排,构建出美丽山水迷人宜居的居住环境。

  五是学重庆率先改革的创新精神,创建建设用地置换地票制度,既解决了一个制度难题,又保障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和房价的稳定和可持续。

  11月24日,贵阳至金沙高速公路通车。贵阳至成都行驶时间将缩短1小时,对提升贵阳至重庆和成都的通道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助推贵州与川渝等地经济联动迈上更高台阶。

贵州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