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赛道再发力!汤臣倍健重注“中国菌”

才艺展示 89886

在产业爆发之际,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有望抢夺先机、制胜市场。

菌群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近年来,知道益生菌的人越来越多了,当身边的人遇到消化不畅或肠胃不舒服这类健康问题时,多了一个共同的可选择方案――益生菌。

据欧睿国际数据,中国已是全球益生菌第二大消费市场,并且每年正在以11%~12%的增长率快速发展,预测2026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将有望达1377亿元。而相较于国外市场近五成的渗透率,目前益生菌在国内的渗透率不足10%,还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这一现象,自然不会被嗅觉灵敏的资本放过。

最近几年,IDG资本、日初资本、黑桃资本、峰瑞资本、天图资本等各路“聪明资金”纷纷涌向益生菌产业;二级市场方面,从各大益生菌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来看,各大机构也在抢夺筹码。

资本看好的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单从技术角度而言,作为“卡脖子”技术之一的益生菌核心原料菌株的自主研发,在国家微生物科技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不亚于芯片、半导体以及高性能材料等“硬核科技”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而在产业爆发之际,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有望抢夺先机、制胜市场。

本土化菌株亟需突围

据悉,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落后于欧美等国家,美国杜邦与丹麦科汉森等国外大型企业占据着当前中国85%的益生菌原料市场,而且这些欧美大型企业仍在持续进行产业并购。

2020年6月,科汉森斥资3.5亿美元收购益生菌公司Microbiome Labs;同年11月,营养品及食品配料巨头 Kerry 公司收购了加拿大益生菌发酵食品饮料公司 Bio-K Plus International。

益生菌是一种有活性的微生物,它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潜在致病菌过度生长、提高肠道抵抗力等,对人体系统性健康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企业开展益生菌产业核心原料菌株的自主研发继续突围但挑战重重,首先是由于我国益生菌行业起步较晚,产业核心技术仍然严重依赖于国外领先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菌株非常稀有。

其次是菌株自主研发门槛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较高要求,导致我国长期面临“缺芯少核”的问题。

正如一位行业人士所言:“筛选出一株合适的菌株到完成其系统性功能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一般需要8到10年。很难想象,科研有时候需要运气,但更需要耐心以及一定的前瞻性。”

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数据来源于BlueWeave

产业的重要性叠加高技术难度等,也推高了益生菌市场的未来成长空间。据BlueWeave机构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达到602.3亿美元,预计从2022年到2030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8.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8年有望达到934.9亿美元。

汤臣倍健布局人体微生态研究

尽管难度大,但突围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入局,益生菌菌株国产崛起长夜将明。

近日,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龙头企业汤臣倍健正式建成微生态研发中心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实验室下设益生菌研发平台及合成生物技术平台,依托现代微生物学和生物制造技术,致力人体微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汤臣倍健供图


益生菌研发平台的落地,意味着汤臣倍健能够依托自有独立实验室,实现菌株资源挖掘、微生物生理特性、益生功能,以及高密度发酵、冷冻保护体系等全链路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益生菌高效筛选、功能评价及产业应用为主线的自主研发与转化能力。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始,而是更高的起点。早在2016年,汤臣倍健便开始布局益生菌菌株的研究和转化应用,通过自主研发及联合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以循证科学证据为驱动开展菌株科学研究,并获得丰富的科研和产业转化应用成果。

据了解,截至目前汤臣倍健已获得自有专利新菌株*2株,定制原料30多种。其中经过7年系统性研发的中国本土优质菌株副干酪乳酪杆菌LPB27,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获得美国、加拿大、日本国家PCT专利授权,研究成果登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Nutrients》等知名科学期刊。今年,汤臣倍健在益生菌循证研究方面的临床研究文章接连在国际肠道健康领域著名期刊《Gut Microbes》上见刊。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对深耕渠道多年的汤臣倍健来说无异如虎添翼。副干酪乳酪杆菌LPB27目前已在产品中落地,应用至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中。2022年lifespace益倍适国内产品实现收入3.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42%,2023年上半年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实现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57.59%。

同时,基于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技术和先进设备等储备,汤臣倍健的眼光瞄向当下另一个热门领域――合成生物。

合成生物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这项由生物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被视作“改变人类未来的关键技术之一”。从政策端到技术端再到产业端,各国政府、科研院校和生物制造企业均在积极发力合成生物学,希望通过变革生产方式,解决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环境、食品、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据了解,汤臣倍健将重点打造微生物细胞工厂规模化制备平台、高通量筛选平台、精密发酵平台、高效分离纯化制备平台等4大技术平台,聚焦于功能性食品原料、高附加值化学品、高价值天然产物和工程益生菌的合成生物学开发和产业化转化研究。联合益生菌研发平台,为公司未来优质原料形成储备,这也是汤臣倍健在自研原料方面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

以强科技深练内功

揽来了瓷器活,必然要有金刚钻。无论是益生菌菌株的自主研发,还是合成生物的研发平台建设,都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运营能力、资金能力等综合实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布局相关领域的企业必定有着深厚的“内功”。

汤臣倍健的科研实力可从公司研发团队及研发投入中窥见一二。团队上,汤臣倍健整合资源成立营养健康研究院,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汇聚了包括博士、硕士等两百余人的专业团队,涵盖医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大力投入背后,实则存在着长期主义战略下的必然性。2022年,汤臣倍健制定了强科技企业转型2030核心目标与行动纲要,转型将落地在三个具体的月亮目标上:一是原料和配方国家发明专利,二是新功能及重功能大单品产品研发,三是抗衰老及精准营养等前瞻性基础研究。

汤臣倍健供图


围绕上述目标,公司相应战略成果逐步落地。在配方专利方面,公司开发出优质菌株副干酪乳杆菌LPB27之外,其自主研发出的平均分子量小于1500Da、富含真皮重要成分糖胺聚糖为特征的新型胶原蛋白肽,已落地应用于Yep口服肌肤营养产品中。

其第二个月亮目标也在有序开展,汤臣倍健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公布了轻络素针对中国人群改善血流健康的实验结果,以“轻络素®”(Fruitflow®)为主攻方向,开发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产品。

在针对未来的“抗衰老及精准营养等前瞻性基础研究”领域,汤臣倍健与合作方2022年发布了全球首个大规模中国人群NAD+与衰老研究;其对抗衰物质PCC1的研究登上全球知名科学杂志《Nature Metabolism》,它的发现被业界称为是“抗衰老新里程碑”。

科学营养战略之下,汤臣倍健致力以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相结合,改善人类健康、提升生命质量。当行业龙头企业的使命和价值理念转化为战略目标,汤臣倍健未来健康事业的星辰大海版图清晰可见。(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注释:

 *第二株自研菌株已获得授权专利,专利号为ZL 2020 1 0858666.6、ZL 2021 1 1332738.4、ZL 2022 1 1273110.6

 **全球首个大规模中国人群NAD+与衰老研究――截至2022年3月31日,基于五大权威学术文献检索平台(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 ScienceDirect)的检索结果确认。

(文章转自:钛媒体)

千亿赛道再发力!汤臣倍健重注“中国菌”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